故事背後:曾鵬璋的稻米之路

曾鵬璋,一位從未想過離開家鄉的農友,對農業有著極大的熱情。「回到池上,是因為我覺得這片土地還有很大的潛力。現代農業不能只是依靠傳統技術,還要融入新的經營理念。」曾大哥從一開始便抱持著改革的決心,希望能夠通過現代化的經營方式,賦予池上米新的活力。

池上,池上多力米,臺東,池上米,農友,產地故事,故事

故事背後:曾鵬璋的稻米之路

家裡世代種植水稻的曾大哥,秉持著不傷害自然生態,在合理產量與好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為耕種理念。曾大哥曾笑說:「池上,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但正是有這樣的自然生態和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才讓稻米有更好的成長空間。

提及近年的天氣變化,曾大哥分享到會與農友之間相互討論並調整播種與收割時間,克服氣候異常,盡量讓稻米能夠保持優良的品質。正是因為對耕種的認真和不斷精進的精神,曾大哥成為了米質競賽的常勝軍,他總是謙遜地說:「我只是運氣好而已。」但大家都知曉這份成就背後一定傾注了曾大哥很多的心血與多年來的經驗累積。

有機之路:與環境並存

池上,池上米,池上多力米,農友,產地故事,曾鵬璋

「有機農業並不是簡單的轉變,它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對於土壤和水質的管理。」他提到,在轉向有機農業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如何控制病蟲害和提升土壤肥力。這些問題,在沒有化學農藥的幫助下,需要採用自然的方式來解決。

曾大哥積極在有機耕作上累積經驗,並與其他有機農戶進行交流。「我們要遵循自然的規律,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隔離來控制病蟲害,這樣才既能保護環境,同時又能夠保證產品符合有機標準。」

接連得獎靠田間記錄簿

 曾鵬璋在全國稻米達人冠軍賽中屢獲佳績,囊括冠、亞、季軍的榮譽,這無不展現他在稻米品質上的卓越成就。

池上,池上米,臺東,台灣,產地故事,農友

對於這些榮譽,他始終保持謙遜的態度,表示:「平時只要把農民該做的工作做好,再加上天氣給力,自然有機會能種出得獎的稻米。」

他強調,成功的背後要感謝梁大哥早期堅持讓農友整理田間記錄簿,累積了對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豐富經驗。這些資料讓農友們能更系統化地管理田間工作,嚴格的耕作標準才能實質地提升整體農作的質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