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起點:從牛犁開始的童年

黃進發伯伯是一位耕耘了62年的農民,從民國52年開始,他便開始了農耕之路,可謂見證了農業的變遷與轉型。

農耕起點:從牛犁開始的童年

黃伯伯的農耕旅程可以追溯到他童年的時候,「小時候用牛犁的時代我就開始種了,一直種到現在。」他回憶道。早期的農田並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全靠人力與牛耕,那時候耕作非常辛苦。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用心」是最簡單但實在的管理,對於多年來的農耕經驗,黃伯伯謙遜地說:「只是用肥料管理而已啊。」他認為,農業的管理並非複雜至極,只要用心施肥,注意作物的健康,就能有好的收穫。這種簡單而實在的管理方法,正是他多年來農耕的秘訣。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旱災的考驗與農業的艱辛

農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黃伯伯回憶起民國50年和51年的旱災時期,那是農民最艱難的歲月。「那兩年最淒慘,都是旱災,很多田都被曬乾,但我們毫無辦法,因為作農就是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當時的旱災導致大面積稻田枯乾,農業收入銳減。

對於欠收後的經濟壓力,他坦言:「那時候耕作支出的貨款利息越滾越大,滾了好多哎。」當時他面對債務壓力,依然堅持種田,並且在親友的支持下,逐步償還債務,重新站穩腳跟。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池上收購制度的變革與保障

隨著池上米標章的推廣,黃伯伯感受到農業管理規範化的重要性。池上鄉各項制度的落成也讓農友有更多的保障。「現在農友們都不敢大意,所有田地都有驗證,每一個步驟都極為嚴謹。他認為,標章制度讓稻田的管理更加精確,確保了稻米的品質和安全性,消費者也可以安心地食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