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米王:去做就會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
蕭班長——這是池上農友對蕭大哥的尊稱,他是池上最早進行有機米種植的農友,現年87歲,從十幾歲開始就投入了務農的行列,至今已有70多年的耕作經歷。
赤腳米王:去做就會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
蕭班長終年赤腳下田,每天都要到田裡巡田至少五次以上,務農期間從未間斷,民國90年首次參加東區大賽,榮獲米王之稱,至此被稱為「赤腳米王」,他對土地的熱愛和對農業的堅持,如今也是許多農友學習的榜樣。
蕭班長回憶起早期的耕作生活,充滿了辛苦和艱難。「我小時候沒有什麼讀到書,六年級畢業後就開始種田了,什麼工作都做,那時候想要賺一口飯來吃,就拼命地做。」他提到當時耕作完全依賴人工和牛耕。用牛去犁田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了,但在那個時候,牛是我們最好的夥伴。
池上有機種植的先鋒
蕭班長從慣行農法轉向有機耕種是一個他認為當初艱難但如今非常值得的決定。他回憶起當時梁大哥如何說服他:「他隔三差五就到我家跟我分享有機的潛力和對友善土地的概念,並給出了很好的稻穀價格,希望我能試試看。」因而,蕭班長也決定相信梁大哥及有機米的市場潛力,開始試種。
起初的轉型並不容易,因為這是一條無前人可循的路。「當時種有機多淒慘你知道嗎?有機農法不能採用農藥驅蟲,秧苗剛插下去,兩三天蟲子就把它吃掉了。」但蕭班長秉持著對梁大哥的承諾,堅持有機農法的栽培,最終發現生態系在週期的變化下會相互平衡,有機農法也有了顯著的成效與豐碩的成果。
大家都覺得是件不可能的事
梁大哥是蕭班長轉向有機種植的重要推動者,提到一開始將萬安社區轉向有機耕作的過程,他們提到當初有很多人覺得這是件不可能的事。「種有機的話要整個區塊才有辦法觀察,萬安社區就是我們的第一步,要找一個核心農民開始試種,蕭班長的技術最好!」梁大哥提到當初選擇蕭班長開啟有機之路的原因在於自身的農田就在班長旁邊,班長又有豐富的耕作經驗,因此成為了這個轉型的核心人物。
他非常感謝蕭班長當初的信任與用心的耕作,才奠定了如今池上有機米的基礎,讓更多消費者有辦法吃到友善大地並且更為健康的好米。
鄉村生活的溫暖
蕭班長如今因身體原因在北部生活,但依舊非常喜愛鄉村生活,每個月都會讓小兒子帶他回鄉看看。對於池上濃厚的人情味和社區的溫暖,蕭班長與我們分享他的感受:「池上的大家互相往來,即使不種菜,鄰居也會送來,這跟城市不是差一點點,早上6點就會有朋友到家裡串門聊天!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他提到鄉下人之間的互助精神,特有的互動和支持,眼裡閃爍著光芒,幾十年來深深的歸屬感讓蕭班長期待有更多人可以來到池上體驗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