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稻田為伴:冠軍米王唐金滿的農耕之路

唐大哥有著超過40年的農齡,從小在務農的家庭中成長,從國中開始就接觸農事活動,長時間的經驗累積也讓唐大哥於2022年奪下全國稻米達人有機米組冠軍的寶座。談及種植方式的變遷,慣行農法與有機農法最大的差別在於管理、肥料及農藥的使用。「有機農法當然辛苦得多,但能讓大家吃得更安心,種起來當然也更有成就感!」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與稻田為伴:冠軍米王唐金滿的農耕之路

唐大哥的有機農耕之路源於父親在民國90年的一次經歷,當時父親在種植越光米時,因施肥遇到接連大雨,越光米的枝莖又相較於其它品種更為細緻,造成稻田大面積倒伏。

唐大哥回憶那段時光,提及梁老板當時動員許多農友,大約四五十人到田里幫忙,用竹棍把稻穀翻起來,讓割稻機多少可以收一些稻穀,減少損失。即使那次經歷讓他們損失慘重,但也因此成為轉機,父親決定在水源獨立的橋下區域嘗試有機農法的耕作。

田地因地理位置特殊,土壤保水性強,加上夜晚有山風吹拂,病蟲害較少,成為了他們有機農耕的理想田區。唐大哥憶起這段轉變時,感慨道:「那次意外讓我們接觸到有機農法,耕作起來也更有目標及方向。」

嚴格的家傳與現代管理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唐大哥的父親是日本人,對農耕有著嚴格要求。唐大哥笑說:「老爸要求很嚴厲,我在種田之餘也在農會上班,管理方式更傾向分工合作。我與一些年輕農友合作,他們擁有現代化的農機設備,我則根據過往經驗負責指揮,他們負責操作,這樣的團隊合作讓管理更加高效。」

這種信任與合作的模式,使唐大哥的農田管理既有傳統的嚴謹,又融合了現代的便捷。他說:「我們互相信任,不會隨便挑剔對方的工作,這樣耕作流程才會更加順利和諧。」

取之池上用之池上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唐大哥不僅在農業上有傑出的成就,還熱心於公益。熱愛音樂的他將榮獲稻米達人比賽的獎金捐給母校池上國中,用於管弦樂隊的樂器保養費,這一舉動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成為他回饋池上的一種方式。唐大哥說:「在這片土地上,是稻穀成就了我,我也希望能以我的方式回饋這片土地。」

這也許,是農家人對土地最深情且真摯的告白。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