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接班:耕作真的很苦

余文瑞、余建宏兩父子從事種田已有50年與8年之久,耕作面積多達6公頃。與父親的傳統農耕方式不同,建宏採用更科學化的方法來提升效率,並積極導入新技術,雖然年少時對農耕工作抱有抗拒,但最終因父親健康問題而開始接手務農。

農業接班:耕作真的很苦

小時候,建宏對務農心存恐懼,認為這是一份辛苦且令人厭倦的工作。每逢寒暑假,他都設法參加學校的輔導課或夏令營,以逃避農忙期。他回憶起小時後,同學寒暑假都會出去玩,但他總會回到池上,在田裡幫忙處理農事,沒有太多與同學玩樂的記憶,所以很抗拒接班。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與父親的農耕理念差異

起初,建宏和父親在農耕方法上有很大的分歧。父親習慣於傳統的親力親為,堅信手工拔草、少花錢是最好的。然而,建宏認為效率才是關鍵,主張購買機器和使用科學數據來改進種植方式。他的理念是,能將工作時間壓縮,那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儘管父親起初對此抱有疑慮,認為這樣的方式過於浪費,但在兒子的堅持下與見到實際效果後,也逐漸接受了他的觀點。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由於需要賺錢養家,建宏在耕作以外的時間,也會在多力米的建興米廠上班。對於如何分辨稻米好壞及提升品質方面,他頗有心得。由於耕作面積較大,建宏需花更多的時間處理農田事務,良好地分配時間成為了建宏的一門功課,但種田早已成為他的生活習慣和日常,幾年的經驗累積也讓他有了一套自己對於耕作的理解與工作流程及方法。

對消費者的承諾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請放心,大口地吃我們用心栽培出來的米!池上這個地方在用藥和肥料的使用方面真的都非常注意。安全和品質是很有保障的,大家可以安心地品嚐這口好飯。」建宏作為青農接班的人物之一,展示了農業世代的交替與革新。從傳統到現代,從抗拒到接受,青農們也努力在新的方式中找到平衡,也希望能讓消費者能更安心享用他們用心栽培出來的池上米。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