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一條艱難但踏實的路

黃伯伯自幼在池上的田地間成長,至今已耕作了六十餘年。他的農耕之路從傳統走向有機,經歷了無數的轉型與變革。

農業是一條艱難但踏實的路

提及對下一代青農的建議,他謙虛地說:「其實我們也是做習慣了,作農有時候也是全看天氣,收成很多時候也無法確切地評估,我們只能盡力去做。」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黃伯伯提到,農業是一場與氣候的博弈,氣候的變遷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作為一名農夫,需要學會觀察天氣,來適時調整稻米的耕作方式。他強調,這種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是農業經營的核心。

家族與農業的變遷

黃伯伯家族中,曾有多位成員從事農業。「現在只剩下我還在農業當中,他們都出去外面打拼了。」兄弟姐妹已離開農村謀生,他和妻子繼續堅守在田地間,延續著家庭的稻米耕作。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提及下一代的傳承,黃伯伯說道:「雖然兒子已經離家,但農忙時仍會回來幫忙插秧。」在與兒子插秧的過程當中,黃伯伯認為是兒子學習耕作的機會,也希望能慢慢地傳授他更多的農業知識。雖然農業的工作比較艱辛,但他希望兒子能夠理解這份土地的價值,並能夠延續這份傳統的精神與事業。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有機栽種更安心

談及有機耕作的啟蒙,黃伯伯提到了一位關鍵人物:「早期是我的班長——蕭班長帶我們一起種。後來他試種成功後,農民們便開始投入有機耕作。」蕭班長是池上地區最早推動有機種植的農民,他的嘗試與推廣,讓黃伯伯看到了有機農業的可能性。儘管初期面對了雜草叢生的挑戰,他憑藉著堅持與探索,逐漸在兩年後掌握了有機耕作的技巧。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池上的變遷與團結

六十餘年的農耕生涯,讓黃伯伯見證了池上的巨大變遷。他欣慰地提到,池上稻米的品質不斷提升,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種景象與進步,離不開當地農友的團結與互助。

我們種田的朋友閒暇的時候會在一起喝咖啡,討論怎麼耕作。他說道,農友都會相互主動分享各自的耕作經驗與方式,讓池上的社區充滿了更多互助的溫暖與力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