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機到農夫:都是為「米」服務

廖大哥最初的職業是一名卡車司機,隨著父母年齡增長和家裡田地的需求,他毅然放下卡車方向盤,轉而投身於種田的生活,成為了一名全職農夫。「我原來是開卡車的,主要是運送米,現在作農,都是為『米』服務啦!」廖賢宗笑道。早期還在開卡車的時候,家裡也有一甲地需要照顧,於是在閒暇時也經常回家幫忙,廖大哥描述著他農業之路的起點。

從司機到農夫:都是為米服務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地震與斷層的挑戰

廖大哥的農田位於地震斷層帶上,每年土地都會抬升3至5公分,這讓他不得不面對額外的挑戰。「每次地震,田地就會拱起來,不平整,需要花更多時間拉平。」廖賢宗解釋道,「如果不拉平,水灌不均勻,田里就會長草,影響收成,收割工作也會很難進行。」

這些地質變動帶來的挑戰,使得廖大哥需要花額外的精力來維護田地的狀況。即便如此,他從未退縮,堅持因應田地的狀況進行調整,以確保米的品質。

作農最重要還是勤勞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面對日益變化的天氣和不斷升高的土地,廖大哥強調,作為農夫,最重要的是還是要勤勞。「田里有沒有長草,有沒有生病,都要時刻注意,不是種下去就等著收割,要一直去巡。」「要勤快,不能懶惰。」這是他多年來的寶貴經驗,也是不變的堅持,廖大哥希望將這些經驗傳遞給下一代的青農。他認為,勤勞和細心的管理是池上米秉持的理念,這樣才能對得起消費者的信任。

簡單而充實的農夫人生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廖大哥的故事充滿了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對米產業的執著,從一名卡車司機轉變為一位農民,面對地震帶來的挑戰,他選擇了持續的努力和應對。對消費者,他有著簡單而深情的承諾:「請放心地享用池上米,因為每一粒米都是我們很用心種出來的。」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