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有人說飯很好吃也許就是作農最大的意義

張大哥從高中畢業後便開始在家務農,至今已有四十個年頭。四十年的農耕歲月,他見證了池上米的發展歷程,對農業有很深的情感。

聽見有人說飯很好吃也許就是作農最大的意義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張大哥回憶起池上米標章的時空背景,農友們在當時候都對於農業知識並不太了解,梁大哥也還非常年輕,農友們在課堂上課的時候,起初會有些彆扭。「但梁大哥非常有耐性,農友們也在課程與互相討論的過程裡逐漸學到了更系統化的耕作方式。」

務農就像是一場不知結果的競賽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提到農友最開心的時刻,張大哥說道:「當然是豐收的時刻!」雖然一片金黃結穗的景象是農民最喜悅的季節,但他也不忘提醒自己,務農就像是一場不知結果的競賽,耕作的過程絕對不能忽視:「每一道流程都要非常注意,不能有一些瑕疵,因為都會反映在你的稻穀上。」

張大哥認為池上米標章能夠順利推行並延續至今,離不開農友們的共同努力和維護。每一項標準與耕作方式都經過無數經驗的累積與數據的收集來嚴格制定,他滿臉笑意地說道:「當聽見有人說飯很好吃也許就是作農最大的意義!」

先人的經驗要遵循

池上多力米,池上米,池上,臺東,台灣,農友,產地故事

隨著池上米標章的推廣和落實,張大哥感受到農業管理的規範化。「先人的功勞要謹記,必須要認同他們的努力,農民只要遵循合理的耕作方式,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維持稻穀的品質。」

談及多次獲得鄉內稻米品質競賽冠軍的經驗,張大哥謙虛地表示:「其實沒有什麼小撇步,就是腳踏實地。得那麼多冠軍都是鄉內的冠軍,全國的還沒有,所以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耕作也許根本沒有所謂的小撇步,農友們腳踏實地、純樸的性格才是米質穩定,成就好米的關鍵。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