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要代代相傳,才能百代不衰
王宇菁阿姨,嫁到池上已有二十餘年。除了在自家田裡勞作外,她也熱衷於協助推動食農教育,將耕作方式與心得傳承給年輕一代。
農業要代代相傳,才能百代不衰
王阿姨回憶起她在池上的農業生涯,最初是在自家五分地上專注耕作,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逐步擴展到10甲的田地,但主要是為其他農民代耕。
教育傳承:食農教育的推動
王阿姨提到,當初梁老闆請他協助參與「福原國小食農教育紮根推廣計畫」,梁老闆將田地交由她代耕並保價收購,希望她能與學校合作,讓池上孩子們有機會接觸稻米種植。
她與學校老師一同指導孩子們,從栽種到收割,讓孩子們實際參與稻米的耕作過程。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讓孩子們掌握了更多農業知識,更加深了他們對米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進了食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農業的傳承與新世代
阿姨提到「我的大兒子已經開始接了,現在幾乎都是他在處理很多農事工作。」她對下一代的傳承感到欣慰。她提到,農業不僅是家庭的生計來源,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傳承。「其實回來種田蠻好的,因為父母都會變老,如果沒有傳到下一代,那後面該由誰來耕作?」
王阿姨對年輕一代回歸農業表示支持,認為農業需要年輕人來接班,以應對現代化的需求和技術挑戰。
池上米的獨特性
王阿姨認為池上的地質、氣候造就了這裡獨特的米香,讓她無法在外地找到相同的味道。「我們都吃習慣了池上米,出去外面一吃就能分辨產地是不是來自池上,真的不一樣。」
在如何保存米上,王阿姨給出了實用的建議。「如果買米回家後沒有馬上吃完,盡量要冷藏保存,能更好地維持米的新鮮度和防止米蟲的滋生。」她提醒消費者,保存米的關鍵是防潮和避免囤積,這樣才能保持米的最佳口感。